汾西同樂會俗稱“自樂班”,是廣泛流行并活躍在汾西民間婚喪嫁娶民俗活動中,集吹奏、敲擊、舞蹈于一體的民間音樂藝術。
汾西同樂會演奏樂器有嗩吶、板鼓、小镲、大镲、銅鑼,基本演奏隊伍一般由6人組成(也可根據(jù)表演需要按比例增加樂手),其中兩人吹奏嗩吶,其余4人分別持鼓、小镲、大镲、銅鑼,按照曲牌旋律演奏。其演奏形式分 為路行鼓、坐場鼓、轉場鼓三種,分別用于迎親、送葬、大型活動游行表演,拜堂、迎客、祭奠表演、宴客堂前表演和觀賞性表演。
汾西同樂會演奏曲牌分打擊樂和吹奏樂兩部分。打擊樂曲牌有《火炮流水》或《耗子頭》,中間過渡用簡奏樂譜。吹奏曲牌以民歌、小曲為主,傳統(tǒng)的吹奏曲牌有《三道腔》、當皮襖》等。絕大部分曲牌為民歌,如《送情郎》、《小放?!返?也有部分曲牌為民間小曲,如《娘娘廟》、《急毛猴》等;還有同樂會流行曲牌《打牙牌》《立功報喜》《將軍令》等。在整個演奏過程中鼓為伴奏,既控制節(jié)奏,又打花點,小镲按節(jié)拍打擊,鑼為伴奏合擊,如在演奏《火炮流水》《耗子頭》等曲牌中,“且”為大镲,況”為小镲;在間奏中,為了增強氣氛,光”為大镲,鑼合擊,且”為大镲單擊。樂班演奏時,常與觀賞者互動,加入嗩吶、板鼓等雜耍和鼓舞動作,將表演推向高潮。
汾西同樂會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其民間幫社眾多、演奏隊伍靈活、表演程式嚴密,曲牌風格獨特、曲目豐富多彩,是傳統(tǒng)民間器樂表演的突出代表。在長期的傳承發(fā)展中,廣泛參與了傳統(tǒng)人生禮俗、民間信俗和節(jié)日習俗活動,深受當?shù)厝罕娤矏邸?/p>
據(jù)《臨汾非遺名錄》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