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自受組織委派下鄉(xiāng)駐村以來,汾西縣財政局派駐佃坪鄉(xiāng)東峪村工作隊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履職履責,用愛托起了東峪村未來發(fā)展的希望。
東峪村位于佃坪鄉(xiāng)西部,距汾西縣城30公里,下轄東峪、南嶺、趙莊、辛莊四個自然村,共224戶,696口人,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98人,生產條件落后,基礎設施差。
面對貧困落后的現狀,工作隊主動與東峪村包村干部及村支“兩委”座談,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走訪了解掌握情況,撲下身子扎實工作、奉獻作為。
抓宣傳教育 提升村民綜合素質
通過調查走訪,工作隊認為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主要矛盾是要解決人的思想觀念問題。為此,他們先從村支“兩委”帶頭人抓起,健全了黨組織“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按時定期召開黨支部各類會議,親自撰寫黨課發(fā)言材料,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講黨課,宣講黨的政策。同時,他們經常深入貧困戶拉家常,向群眾講解黨的脫貧攻堅政策,教育引導群眾從不想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增強主動脫貧奔小康的行動自覺。
化矛盾糾紛 營造和諧團結氛圍
團結向上、文明和諧,是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干群關系、鄰里關系和家庭內部關系,是農村矛盾糾紛的多發(fā)點。工作隊針對干部群眾反映的情況和走訪發(fā)現了解到的矛頭傾向,因人因事施策,耐心細致地做工作、講道理,將群眾對村干部的積怨成見、鄰里親友之間的矛盾意見及時發(fā)現、化解。趙莊村一位村民因對前任村干部心存不滿,多次與現任村干部爭吵,揚言要到市、縣上訪告狀,工作隊了解情況后,多次到這位村民家中走訪,通過其本人及其親屬做工作,用真心和愛心將黨的政策和溫暖送到其家里,消除了其心中的不滿和怨氣。財政局駐村工作隊隊員常說,他們都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村和農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東峪村,他們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村民,經常幫著劈柴、提水、掃院子、剝核桃,力所能盡地為群眾辦一些好事。雖然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卻通過這些實際小事贏得了農民群眾的信賴。
解重點難題 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工作隊到村后,村民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便是東峪村委下轄的趙莊、辛莊和南嶺村的道路出行難問題,由于這三個自然村的通村道路沒有硬化,天晴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只要一下雨村里人根本無法出行,給這三個村的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工作隊多方奔走、積極爭取,終于使趙莊、東峪通村公路硬化項目得到縣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并于去年9月份開始實施,2017年10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該道路的硬化改造大大提升了趙莊、辛莊兩村村民的幸福指數,推進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
補發(fā)展短板 推進全村脫貧致富
面對東峪村貧困落后的現狀,工作隊暗下決心,一定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縣的有關扶貧政策,盡己所能,配合村支“兩委”,從自己的工作職能出發(fā),認真履職盡責,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幫助東峪村早日脫貧奔小康。他們一是全力支持東峪村教育發(fā)展,在去年幫助東峪村建起教室,解決東峪村小學教學無教室問題的基礎上,今年,積極通過佃坪鄉(xiāng)教辦向縣教育局申請,完善了東峪村教學點的教學設施配套,保證了學生搬入新教室正常上課。二是全力做好了南嶺村易地扶貧整體搬遷。這項工作的完成,將實現南嶺村44戶146口人的整體搬遷。目前,該工程主體已竣工,進入室內裝修和附屬設施建設階段,明年可望搬遷入住。三是完成了村級100kw光伏電站建設,2017年6月底已并網發(fā)電,可帶動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同時,還積極開展就業(yè)能力技能培訓,鼓勵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大力扶持中藥材和小雜糧種植提高農民收入;著力涵養(yǎng)農業(yè)產業(yè),立足“一村一品一主體”項目建設,積極爭取項目早日立項實施,成為東峪村脫貧致富的穩(wěn)固基礎。
用責任去擔當,用愛心去奉獻。汾西縣財政局駐村工作隊牢記使命,努力克服工作存在的多種困難因素,腳踏實地,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以“晨星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和“5+2”“白+黑”精神繼續(xù)戰(zhàn)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將與全縣人民并肩托起貧困村人民的美好明天。(閆華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