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紅色的圣女果掛滿了枝頭,嫩綠的豆角長滿了藤蔓,新鮮的絲瓜裝滿了一個個等待外運的框子……記者日前走進襄汾縣南賈鎮(zhèn)阜寧村的蔬菜大棚,看到10余名村民在蔬菜大棚里采摘、分揀、裝箱、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每天早上和下午是蔬菜大棚最繁忙的時間,由于大棚溫度較高,上午10點前,大棚負責人柳水利結合訂單實際,安排工人做好采摘計劃。前來采摘的工人來自阜寧村及周邊村,通過在大棚務工,既解決了大棚所需的勞動力問題,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為了解決移民搬遷區(qū)群眾的就業(yè)問題,我們村于2019年實施了蔬菜大棚建設項目。”阜寧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新奎介紹,“該項目占地45畝,共投資190余萬元。2022年建成后,積極對外招商,吸引了從北京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種植戶來種植和經營?!?/p>
柳水利是襄汾縣永固鄉(xiāng)永固村人,也是大棚的負責人。2018年,柳水利從北京返回老家,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氐郊亦l(xiāng)后,他學習蔬菜種植,在永固村承包了6.5畝地種植蔬菜。由于規(guī)模不大,收益有限。2021年11月,為了增加種植收益,他選中了阜寧村的蔬菜大棚,開始了規(guī)?;N植之路。
“現在正是絲瓜管護的關鍵期,掐頭之后新長出的藤蔓在第5片葉之上開始留果,第5片葉之下的果需要清除,保障絲瓜長得好、商品率高?!绷诮z瓜大棚中介紹,“在農業(yè)技術員的指導下,前來務工的村民也掌握了一項技能,學會了蔬菜大棚的日常管護?!?/p>
柳水利聘請的農業(yè)技術員來自侯馬市和運城市新絳縣,分別負責土壤酸堿性及微量元素的檢測、蔬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柳水利在19個大棚中種植了圣女果、絲瓜、豆角等蔬菜,根據訂單情況,分批次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保障蔬菜供應。
“這段時間主要是蔬菜和果實采摘,基本每天都有活兒干。”56歲的阜寧村村民楊愛云介紹,“原來除了種地沒有合適的活兒干,村里大棚開始種植后,在這里負責除草、除蟲、授粉、掐頭、拉秧、采摘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干,不出家門就能務工增收。”
走進蔬菜大棚,處處都是忙碌的景象。前來務工的村民根據分工不同,進行澆水、除蟲、采摘、分揀、裝箱、裝車等工作。工人們分工有序,配合密切,把一筐筐蔬菜裝入等待在大棚裝運區(qū)的客貨車中,運往西安、鄭州、洛陽、太原等地。
楊新奎表示,蔬菜大棚的運營既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yè)崗位,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活力。下一步,將加大資金投入,增加智能化種植設施,并結合市場需求,引進蔬菜新品種、種植新技術,打造特色蔬菜品牌,不斷提升種植收益,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記者 張春茂 孫哲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