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灰磚青瓦里寫滿質樸,木刻磚雕中盡是文化,好,真好!”5月23日上午,襄汾縣新城鎮(zhèn)丁村民居7號院的廳堂里,來自太原的游客李思園連聲贊嘆。她時而駐足不前,時而專注觀察,時而拍照留念,仔細觀賞這座400多年的民宅建筑。
丁村民居和丁村人遺址是兩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丁村依托“一村兩‘國?!钡莫毺刭Y源,堅持黨建引領,發(fā)展旅游產業(yè),實現(xiàn)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增收”,為美麗丁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
如今的丁村,古建筑周邊綠樹掩映,各項基礎設施持續(xù)完善,布坊的機杼聲與村民笑語相知合奏,翻開了鄉(xiāng)村振興的全新篇章。
端起“金飯碗” 收益節(jié)節(jié)高
彼時的丁村,空有一座座古民居,配套設施近乎于“零”,村容環(huán)境差強人意,村民守著“金飯碗”卻紛紛外出打工。
“為了讓村民吃上旅游飯,村里可是費了勁……”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丁文濤回憶道,從“走出去”外出考察到“請進來”精準培訓,從農村環(huán)境治理到基礎設施建設,從舉辦系列活動到精準發(fā)展產學游……丁村鉚足了勁頭發(fā)展旅游產業(yè)。
2017年,村黨總支主導成立了全省首家鄉(xiāng)村旅游專業(yè)合作社,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旅游發(fā)展模式,為村集體經濟增長打造了“新引擎”。
2018年,丁村被確定為襄汾縣研學旅行九大營地之一。專業(yè)合作社緊抓機遇,聘請丁村博物館研究人員、導游、民間藝人為研學導師,充分挖掘丁村遺址和丁村民宅文化內涵,研發(fā)了模擬考古、燧石取火、土布演義、丁村剪紙、木版年畫、平陽麻箋(造紙體驗)、傳統(tǒng)花饃制作、八大碗傳統(tǒng)美食、傳統(tǒng)婚俗禮儀9項研學體驗課程。
同時,丁村發(fā)展農家樂5家、鄉(xiāng)村客棧6家、土布生產作坊2家,使“丁村游”實現(xiàn)了“吃住行游購娛”融為一體。2019年,丁村共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當年達15萬元。
村民變“股民”、村民變“廚師”、村民變“商人”……隨著客流源源不斷地涌入,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最熱鬧的時候,游客的車排到了村外一公里之遠。
守住“金飯碗” 日子比蜜甜
“我們先后建成一座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的研學旅游接待餐廳、一座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規(guī)劃100余個車位的停車場?!倍∥臐f,研學旅游產業(yè)對全村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不斷增強,丁村形成了以古村落為核心,向研學、餐飲、住宿、采摘等形式輻射的綠色旅游產業(yè)。
5月23日下午3時許,在丁村的狗妮土布店,村民陳素平坐在織布機前,手中的梭子來回飛轉,一根根紅藍相間的棉線交織一起不斷延展。她說:“我今年已經67歲了,用傳統(tǒng)的織布手藝還能掙錢,憑的就是我們丁村的旅游產業(yè)?!?/p>
除了給村民帶來收入的傳統(tǒng)織布手藝,丁村還發(fā)展出獨特的“地攤經濟”——村民們在自家門前擺起地攤,售賣土特產品、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一名村民說:“到節(jié)假日和周末游客較多時,每天的銷售收入有二三百元?!?/p>
土地流轉、房屋入股、旅游就業(yè)……丁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3萬余元。
今年,丁村開展了集體資產“清化收”專項行動,讓村內資源管理在“陽光下”進行。通過黨員干部和網格員隊伍帶頭,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實現(xiàn)了村集體“三資”的經營提效。丁村清查300余畝集體土地、清理過期合同2份、重新完善簽訂合同3份,出租了村集體閑置房屋。其中,機井承包合同增收2萬元,村集體閑置房屋租賃合同增收5萬元。
這項實打實的行動,讓一些村民有了投資的念頭。村民呂紅耿承包了村里200畝土地發(fā)展糧食和蔬菜種植,他說:“現(xiàn)在承包村集體的土地,合同上把價格、條款、細則寫得清清楚楚。有啥問題提出來,村干部主動幫忙解決,發(fā)展的心勁兒更高了?!?/p>
捧牢“金飯碗” 前景無限好
“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沿著丁村景觀大道一路西行,猶如置身十里畫廊,道路干凈整潔,花木錯落有致,古樸民居掩映其中,洋溢著“國寶鄉(xiāng)村”的獨特神韻。
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丁村發(fā)展的步伐更快了。近年來,丁村累計投入200余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村里栽植垂柳、國槐、冬青等綠化樹種2786棵,全村綠化率達到40%;建成丁村文化公園,村民休閑有了好去處;建成了衛(wèi)生公廁5座,修建公共浴室1座。
在旱廁改造中,丁村緊抓契機,全村改造廁所251座,完成率達到100%;投資30余萬元建成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座;全村完成“煤改電”工程,清潔取暖改造全面普及。
如今的丁村,舊貌換新顏。興旺的旅游產業(yè),優(yōu)美的村莊環(huán)境,讓這座古老的村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漫步于丁村的石板路上,古樸的氣質、文化的魅力撲面而至。這一座座矗立了400余年的古民居,見證了時光流轉,見證了歲月更替,更見證了丁村的振興崛起和丁村人在致富路上的穩(wěn)步前行。
記者 祁欣 鄭遠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