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從明(右)在生產現場指導職工進行實驗。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攝
潘從明是金川集團銅業(yè)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工序工序長,工作26年來,專注于貴金屬清潔、提取技術及裝備的研發(fā)與應用?!拔业膼酆镁褪俏业墓ぷ??!迸藦拿髡f。
貴金屬是精密電子、航空發(fā)動機、燃料電池等高科技產業(yè)的關鍵基礎材料。
我國貴金屬資源儲量占全球的比例較低,很大比例的貴金屬是從廢棄礦渣里提煉出來的?!敖鸫ㄣK族金屬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例較大。金川人的使命,就是保障國家戰(zhàn)略貴金屬基礎材料供應?!迸藦拿髡f。經過潛心研究,他系統性改進了貴金屬提純技術工藝,使金川貴金屬產品連續(xù)35年保持99.99%純度。
鎳陽極泥是提取鉑、鈀、銠、銥等鉑族金屬的主要原料之一。如何清潔高效回收鎳陽極泥中的鉑族金屬,一直是個難題。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潘從明吃住在實驗室,120多個日夜,累計開展2000多次實驗,全身心投入“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的研發(fā)。歷時4年多,最終于2014年完成了整套工藝研發(fā),并實現工業(yè)化應用,解決了傳統工藝中原料適應性差、資源利用率低、清潔性差等問題。2018年,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組織專家鑒定,該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潘從明帶領團隊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新工藝,以“高效分離”“深度除雜”“快速提取”等為關鍵,使鉑族金屬生產線年產能由400公斤提升至4500公斤以上,鉑鈀單位加工成本降低60%以上,職工勞動生產率提高70%以上。
針對幾十種雜質元素共存的銠銥物料,潘從明跳出傳統工藝思路,經過上千次實驗,最終開發(fā)出一套回收率高、加工成本低、生產周期短、環(huán)保性能好的復雜銠銥物料分離精煉新工藝,使銠銥生產周期縮短了62.5%,單位加工成本降低55.9%。
功夫不負有心人,潘從明主持完成的項目獲得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2018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學技術二等獎。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后,潘從明勁頭更足了。
“大量汽車、電子產品、石油催化劑等進入報廢高峰期,各類二次資源中的貴金屬就是一座移動的‘城市礦山’,我要抓緊鉆研,努力做得更好。”潘從明說。
責任編輯:暢任杰